全国咨询热线: 骆经理19109695857

最新资讯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武汉”百年文物”整体平移90余米

来源:网络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17-02-07  阅读次数:   次

作为武汉早期商业命脉的汉正街,当下正在进行升级改造工程。目前,位于汉正街核心区域中山大道长堤街附近的一栋百年建筑汉口义勇消防联合会旧址,将“坐”上滑道,整体平移90余米。

  老建筑讲述民国消防故事

  在这个由中山大道、多福路、长堤街和自新巷围合的工地中,其他建筑都已拆除,唯独剩下一栋三层红色小楼,在一片杂乱的工地中分外显眼,斑驳的墙体,仿佛诉说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

  武汉市文物局文保处负责人张颂明介绍,民国初年,汉正街商贾云集,汉口工商界为应对突发火灾,成立了“商团保安联合会”。“汉口义勇消防联合会”是其下设民间自治组织,消防队员由各商团职员组成,自愿参加,所需救火设备费用由各地段商户筹集。资料显示,“消防联合会”最多时拥有消防车24辆。新中国成立后,这个民间组织被武汉市公安局消防处接管。2011年,汉口义勇消防联合会旧址被评定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这栋建筑植根于许多老武汉人的记忆中。作家董宏猷回忆,他在汉口药帮大巷守根里长大,从家里步行到汉口义勇消防联合会旧址只需要3分钟。听亲戚说,当年在汉口经商的父亲也曾参与捐建。“上世纪60年代,这栋楼变成了安徽街小学的分部,我就在这里读的小学。后来这里变成了粮店。”据他介绍,在挂牌“文保单位”前,这里已经变成了很多人家聚居的民居。

  仔细打“绷带” 防止损坏古建

  随着城市开发的需要,这片地块被批给地产商开发。在新的规划之中,这栋百年建筑处在了绿地和新建道路中间。百年建筑该何去何从,引起了武汉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进行多种方案论证后,最后选择了就近平移90余米。这样一来,既不妨碍城市升级改造,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百年建筑。

  据了解,这是武汉市文保单位首个建筑平移案例。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楼体地基部分已经被掏空、加固,并顶升出地面1.4米。楼体四周搭满了脚手架,东侧地面上浇筑有6条钢筋混凝土轨道梁,现场20余位工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称“将来楼体要‘坐’在滑道上,往东边平移”。

  古建筑平移的难度在哪里?负责这次平移施工的上海天演建筑物移位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施工负责人李亮亮现场介绍,平移历史文物建筑的最大难题在于建筑物年代久远,楼体本身十分破旧,必须保证移动的时候不散架,这就要求基础的加固工程要做得非常细致。

  据了解,汉口义勇消防联合会旧址是砖木结构,屋架和楼梯都是木质的,随着时间推移,木质结构已经老化,二楼支在外面的阳台也已破损。因此,该工程在加固阶段格外用心。加固时,旧址周围搭建满堂脚手架,墙壁内外都要贴上木板、木龙骨,仿佛为老建筑缠上厚重而牢固的“绷带”,将整个楼房“包裹”成一个整体。并且,在楼底用钢筋混凝土浇筑一个“托盘”,托住整个建筑物,平移时的受力点也都在“托盘”上,而不是在楼体建筑本身。据李亮亮介绍,完整的平移工期大约需要4个月,而加固工作就花费了1/3的时间。

  小心平移 每天6米至8米

  李亮亮告诉记者,建筑物移位在国内已经做了近20年,在技术上比较成熟,有的是平移,有的是顶升抬高,有的还可以旋转。这次的移位就需先顶升抬高,再平移。在整个“托盘”最底部有6条顶升反力基础,中间距离60厘米的位置,分布了28个千斤顶,掌控不同的受力方向,它们一起发力于“托盘”,使重达1000吨的建筑物整体抬高1.4米。

  准备工作就绪后,这个项目将采取从后面向前顶的方式。在整个建筑物的背后用水泥浇铸了多个“靠背”,千斤顶放在铺有钢板的轨道梁上,利用与靠背之间发生的反作用力,房子就可以向前滑动。李亮亮告诉记者,背部千斤顶每作用一次,可使建筑向前平移20厘米,以每天6米至8米的速度计算,“走”到90余米外的新址,大概需要半个月时间。目前,基础工程和轨道梁已全部做完,具备平移条件,将择期正式启动平移。


下一篇:世界第一高桥建成通车

<<  返回列表